一辆车身印有“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”的汽车,平稳地停靠在北京南站立体停车楼前,乘客拎着行李从容上车,车辆随即汇入繁忙的车流……这不再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,而是2025年北京市民的日常出行体验。
国庆长假第七天,返程高峰如期而至。针对火车站周边打车难、约车慢的“老毛病”,今年3月正式开通的北京南站往返亦庄的Robotaxi(自动驾驶出租车)服务,为用户提供了新选择。这些由AI驾驶的车辆,能否成为返程大潮中的高效接驳利器?在10月7日上午的返程高峰时段,《每日经济新闻配资炒股配资优秀》记者进行了实地体验。
本次记者体验的是小马智行的Robotaxi服务。在手机商店搜索“小马智行”App下载登录后,选择从北京南站出发,系统自动定位在“北京南站立体停车场”,目的地选择在北京亦庄区的三羊里-西北1门,预约10月7日上午10点出行,预估价格52.1元。在乘车须知里可以看到,三座SUV或者其他车辆中,乘客需要坐在后排。
图片来源:每经记者 刘曦 摄
10月7日上午9点01分,记者手机接到短信推送,显示预约的车辆已经上路,可在约定时间上车出发。9点51分,在北京南站立体停车楼一层的自动驾驶接驳点,记者预约的一辆白色丰田赛那Robotaxi提前10分钟抵达。
通过手机App点击开门指令后,车门自动打开。进入车内,记者发现车辆主驾驶位有一名安全员,第二排乘客前方都有一块屏幕,乘客可以看到剩余路程、预计到达时间等信息。
车内安全员告诉记者:“北京亦庄区Robotaxi的运营时间是早上7点30分至晚上22点30分,整个北京亦庄区的Robotaxi已经实现无人化。按照相关规定,目前火车站、机场专线Robotaxi都配备有安全员。丰台站、朝阳站等更多站点的运营服务预计明年开通。”
系好安全带,在面前的屏幕输入手机号码后两位并点击开始行程,车辆便开始平稳启动。正值假期,北京南站周边的道路依旧繁忙,但Robotaxi启动后流畅地汇入密集车流,展现出娴熟的“驾驶技巧”。
记者观察到,当行至一个车流量大的十字路口需要左转时,它像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一样,仔细观察往来车辆,精准把握时机迅速完成转弯,反应速度甚至比旁边的社会车辆还要快一些。
图片来源:每经记者 刘曦 摄
当车辆驶入南四环后,路况逐渐通畅。Robotaxi平稳汇入车流,在观察左侧路况后,车速从40公里/小时逐渐提升至70公里/小时,略低于该路段80公里/小时的限速。对此,车内安全员解释称:“虽然目前车辆的技术水平已经相当成熟,但在拐弯或车流密集时,为了保证乘客安全,自动驾驶系统的操作相对会更加保守。”
上午10点38分左右,记者乘坐的Robotaxi顺利抵达目的地。行程结束后,手机App生成的行程单显示:本次行程共计24公里,费用52.1元。更为详细的数据显示,在这段路途中,车辆完成了8次无保护左转、16次变道,顺利通过了29个红绿灯,并成功处理了1次障碍物避让。
图片来源:每经记者 刘曦 摄
从记者预约车辆到下车完成车费支付,整套流程与网约车平台差别不大。对比费用来看,相同的行程在网约车App里预约一辆快车或者出租车的费用在48元至58元之间。也就是说,Robotaxi比普通网约车稍贵,略低于打表计费的出租车。但Robotaxi车费为“一口价”,即不会因为堵车等情况增加费用。
值得注意的是,随着汽车行业电动化、智能化、网联化等趋势的提速,Robotaxi的商业化进程也在加速。据记者不完全统计,目前国内已有包括深圳、上海、江苏、杭州等在内的50多个省市或地区,出台了自动驾驶试点示范政策。在利好政策的推动下,自动驾驶行业展现出蓬勃生机。除小马智行、文远知行、萝卜快跑等专业自动驾驶公司外,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和出行平台也开始涌入这一赛道。
据高盛预测,到2035年,中国Robotaxi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10亿美元,车队规模将突破230万辆。小马智行CEO彭军在谈及行业前景时指出:“过去两三年,我们已实现全无人化运营,完成了技术验证体系的建设。接下来的核心任务是上规模——真正的挑战正是规模化带来的量变难题。”
随着政策体系日益完善、技术持续突破、商业模式逐步成熟,一场更智能、更人性化的出行变革正在加速到来。自动驾驶技术不仅将重塑城市交通格局,更将为人们的日常出行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体验。
记者手记:Robotaxi正加速驶入寻常百姓家
当那辆印有“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”的白色丰田赛那,在北京南站立体停车楼前为我静静敞开车门时,我意识到,这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打车体验,而是一次穿越至未来的旅程。
坐进车内,面对屏幕上跳动的路线图,我输入了手机尾号。当车辆平稳启动,流畅汇入南站周边密集车流的那一刻,那份最初的新奇感迅速被一种安心所取代。这不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,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——方向盘在自己转动,车辆在自主选择最佳车道,甚至在复杂十字路口的左转表现,比许多人类驾驶员更加从容果断。
最让我感慨的,是那份详尽的行程报告:24公里,52.1元,8次无保护左转,16次变道,29个红绿灯,1次障碍物避让。这些冰冷数字背后,是技术对出行体验的温暖重塑。Robotaxi的“一口价”模式,消除了传统打车因堵车而产生的费用焦虑;精准的到达预测,让等待不再充满不确定性。
安全员告诉我,除了火车站、机场等特殊线路,北京亦庄的Robotaxi已经实现了真正的无人化运营。从他的语气中,我听出了从业者的自豪,也感受到了一个时代正在悄然更迭。
从北京南站到亦庄的这趟行程,仿佛是中国自动驾驶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。当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自动驾驶试点示范的行列,当传统车企与科技公司共同涌入这个赛道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610亿美元的市场预测,更是一种全新出行方式的孕育与生长。
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政策的持续支持,这种更加智能、安全、便捷的出行方式,终将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这次体验让我确信,关于出行的美好未来,已经在路上,Robotaxi正加速驶入寻常百姓家。
每日经济新闻
海通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